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,我们需要回到原点,思考教育本身的价值、意义是什么。我想,要想推进课堂改革,提高效率,教育者的高素质才是最重要的。基层教育者只有进一步完善自我,才能更好地引领课堂的走向。
教学本身不是目的,学生各种素养和能力的实现才是根本。如果教育者认为教学就是为了考试,那就错了。作为教师,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,重点关注以下问题:在一节课上,学生的能力是怎么培养的?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怎么达成的?通过学知识让学生生成什么样的智慧?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问题是过于功利化,一些学校就是为了考试、为了升学,至于如何让学生建功立业、走向未来,如何让学生的生命绽放光彩等问题,都没有思考。
教育的意义、目的、价值就是培养能够适应未来、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生,而课堂是培养学生的“主战场”。
课堂上,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志气。为什么要教师少讲、学生多参与?就是因为在参与的过程中,学生内心强大的动力系统被解放了。知识只是一个凭证、一个载体,知识是有限的,但是内心的强大是无限的,当学生有了这样强大的动力,他就会抓紧一切时间学习、钻研。这些年,我一直倡导把时间、空间还给学生。教师可以讲,但教师同样也是一个学习者,要与学生PK、碰撞。人的志气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,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眼光炯炯有神,争论得满脸通红,课堂教学就达到了效果。
课堂上,学生要锻炼真才实学。学生在展示时一定要脱稿,不能照本宣科,一定要把学到的知识脱口而出,演讲一般,甚至由点及面发散开来——这本身就是锻炼培养人的才干。教师要培养学生做到言之有物,有层次、有逻辑,头头是道地讲出来,这才是学生的才气。当一所学校里的学生个个如此,培养出真正不同凡响的气质、形象、个人修为以及能力,那么,他们走向社会都会是人才。
课堂上,教师要修炼自身的高尚人格。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拘谨,不敢发言,因为他害怕被教师点名、批评。所以我提出在课堂上,教师从开始上课到下课都要和颜悦色。当一个学生在课上不自如时,他的肢体就会受到限制。因此,教师在教学过程中,要体现学生的民主性和平等性,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关系。因此,提高学习和教育质量,教师是关键因素,教师的素养决定着教育的质量,教师个人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未来走向。
(作者系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