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向更高品质的课堂教学体现在哪些方面?怎样创新课堂教学标准,构建更高品质的课堂教学?
我以为,更高品质的课堂教学,应该“在学习状态、在对话状态、在思维状态、在意义状态、在成长状态”。
一是在学习状态。当前,仍然有不少学生貌似在课堂学习,实际上游离于学习之外,有的甚至是在假学习。改变这种状态,需要教师基于学情设计学习活动,把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作为课堂观察和评价的基本要素,从“假教”走向“真教”。
二是在对话状态。有些学校的改革是将原来师生单向对话变成了生生的单向对话,而不是生生、师生的双向对话。同时,学生与文本、与现实世界的对话也不够。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社会性活动,是对话的过程,这就需要教师对学习的社会属性有清晰的认识,提高“对话式”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。
三是在思维状态。学习浅表化,教学问题没有深度,学生思维荷载量不够,注重知识教学忽视思维发展,是当前课堂的通病。教师要设计学习情境、学习问题,引发认知冲突,生成教学问题,创生教与学的机会,利用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动手动脑;还要加强教学反馈,外显思维过程,找到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。
四是在意义状态。学习是有意义的活动,学习的设计、组织都应基于学生的基础、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,都要有学生的参与。教师应更多了解学生,密切、改善师生关系,教学才会真实、有效。
五是在成长状态。课上,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,也要关注学生的精神发展,把教学与学生成长的诸多要素联系起来,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。
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,课堂教学还要做到:
一要完整地学。我们要确立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,教师无法替代”的教学观。教师要基于认知理论设计和组织完整的学习过程。完整的学习不是否定、排斥教师的教,而是要求教师着眼真学习的发生,在恰当的时机、以恰当的方式参与学生的学。
二要可见地学。“学习可见”首先是学生的学习对教师可见,呈现学习、思维发生发展过程;其次是教师的教对学生可见,也就是教学与反馈的明晰,及时准确的反馈是有效学习的关键。
三是要深度地学。学习的深度体现在学习目标中的高阶思维发展目标上,体现在教学问题设计的深度和提出的方式上,体现在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上,体现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。教师将真实问题带入课堂,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。
四是要养成地学。高效课堂不仅注重知识积累,还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,注重学习方法、能力的积累。当然,还要落实到学生的精神养育、品格提升上。
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。教师课改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。
一方面,来自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。不少国家对教师资格的认证条件非常高。我国没有这样的起点,所以我们能做的是提高教师对专业化的认识和在职教师的学术水平;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机制,激励、引导教师学习、研究,使教师能够创造性完成教育教学工作,既能服务学生成长,又能实现自身专业发展。
另一方面,要建立新时代课堂教学新标准。课堂教学标准不变,课改的动力就不足。在不少学校的课堂,教师“满堂灌”,学生被动学,课堂教学效率低,校长和教师却不自知或视而不见。归根结底,是因为课堂教学没有标准。因此,课改推进要“双轮驱动”,即打造课堂教学的升级版,建立教学管理新常规。没有教学管理新常规,就没有课堂教学的高品质。
(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调研员)
|